北京市体育局关于印发2021年北京市体育产业与市场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1-03-26

京体产业字〔2021〕14号

各区体育局、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业局、燕山体育运动中心:

  现将《2021年北京市体育产业与市场管理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工作,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体育局    

2021年3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2021年北京市体育产业与市场管理工作要点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冬奥筹办的最后冲刺年。北京体育产业与市场管理工作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加强体育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深入挖掘体育市场消费潜力,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行业监管,凝心聚力,务实笃行,全力以赴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北京冬奥筹办,助力“两区”建设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

  一、构建政策体系,谋划产业格局

  (一)注重体育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组织做好“十四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研究出台北京市《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体育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并积极推进贯彻落实,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二)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研究体育赛事活动补贴相关政策,组织京津冀体育赛事体系设计。修订《北京市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和《北京市职业体育俱乐部评估奖励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逐步构建体育产业政策体系。

  (三)开展体育产业智库建设。借助北京科研院所人才资源优势,积极对接国家体育产业研究基地,组建北京市体育产业专家智库。加强体育产业专项调研,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

  二、注重市场引导,服务产业发展

  (四)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培育、支持智能体育和数字化体育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支持各区依据资源禀赋特点,因势利导发展和培育特色优势体育产业,按照产业划分门类,逐步形成“一区一类(或多类)、彰显特色”的发展格局。

  (五)完善体育产业统计机制。以本市体育产业单位名录库建设为基础,持续扩大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加强体育产业调研与数据分析,逐步形成及时、全面、准确的体育产业数据定期发布机制。鼓励各区开展体育产业统计和重点行业监测,积极探索体育消费统计监测,按照体育产业类别建立各区重点体育企业目录,完善企业调研工作机制。

  (六)发挥体育产业基地引领作用。对已命名的体育产业基地开展现状调查与研究,建立北京市体育产业基地台账,完成《北京市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报告》;组织市级体育产业基地评选,培育本市体育头部企业,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作用,构建特色鲜明的体育产业集聚区,积极推荐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七)促进体育和旅游融合发展。做好国家和北京市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征集评选,整合全市范围内体育元素突出,兼具运动、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景区、线路、赛事和体育旅游目的地,满足广大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休闲健身需求,拓展体育旅游消费新空间和上下游产业链。

  (八)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筹划举办京津冀体育产业大会,打造三地交流沟通平台,实现政府、市场、企业的深度对接,推动京津冀体育产业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形成产业发展合力。坚持赛事引领,推进京张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带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三、坚持多措并举,促进体育消费

  (九)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重提升中国网球公开赛、北京马拉松、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等品牌体育赛事的国际影响力。积极培育品牌体育赛事活动,支持线上体育智能赛事发展。探索赛事与休闲、商务融合发展新路径。

  (十)举办丰富多样的促消费活动。办好第二届8.8北京体育消费节,以线上带动线下,支持体育时尚消费,促进体育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将“8.8北京体育消费节”培育成体育消费群体的嘉年华,引领体育消费发展。鼓励各区开展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

  (十一)推动冰雪消费升级。全力做好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氛围营造,加大冰雪运动宣传推广力度,推出本市冰雪运动场所消费地图。结合市民快乐冰雪季活动,丰富冰雪赛事活动,满足市民参与冰雪运动、参与冬奥的需求,带动冰雪消费。

  (十二)促进夜间体育消费。开展极限公开赛、马拉松夜间跑等夜间赛事活动,营造活力时尚的“夜京城”休闲健身氛围,支持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延长营业时间,丰富市民夜间健身活动内容,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

  四、加强行业监督,规范市场秩序

  (十三)加快体育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体育行业信用监管措施,制定体育行业事中事后环节信用监管清单,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体育市场监管和服务水平,推动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

  (十四)规范体育培训市场。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全面摸清本市体育培训机构底数现状,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台账,聚焦问题矛盾,加强政策研究,制定行业规范管理办法,引导体育培训市场健康发展。

  (十五)规范行业预付式消费。进一步加强体育市场服务与管理,推行体育健身行业预付消费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建立体育行业预付消费市场管理黑名单制度,规范体育行业预付式消费,维护体育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障消费者和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五、加强安全风险防范,落实行业监管责任

  (十六)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推动复工复产。按照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总体部署和各项规定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精准、联防联控的原则,严格落实“四方责任”,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制定并发布本市体育健身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指引,全面做好体育行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推动本市体育行业复工复产提速扩面,满足市民健身服务需求,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十七)加强责任体系建设,压实各级监管职责。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经营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落实行业安全管理职责,创新监管工作机制,完善安全管理监督考核和约谈制度,进一步推动行业各级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认真做好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准备工作。

  (十八)加强行业安全监管,持续推进专项整治。突出重点时期安全保障工作,全力做好建党100周年庆祝活动、冬奥会冬残奥会测试赛期间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治理,杜绝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注重日常监管与专项整治结合,持续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和检查评估,持续开展行业专项整治,健全联合检查机制,加大抽查检查力度。

  (十九)加强法规标准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制定体育健身场所、攀岩和潜水场所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目录,在高危险性项目经营单位持续推广安责险制度,在滑雪场、高尔夫等从业人员较多单位推进落实安全总监制度。

  (二十)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生产法规标准的宣贯,组织全市体育行业安全生产业务培训,提高执法能力和监管水平。持续开展“应急宣传进万家”和“安全生产月”活动,提高市民和从业者的安全意识。组织开展游泳和滑雪项目安全应急演练活动,规范和提高经营单位应急救援能力。


分享按钮